在清朝康熙年间,安徽小山村中,住着一位名叫明月的少女。她自幼父母双亡,被一对善良的夫妇收养。每日清晨,明月都要翻越青翠的山岭采集草药,回家时总要涉过一条湍急的山涧。这年深秋的一个傍晚,夕阳将山峦染成金色,明月背着装满草药的竹篓归来,远远望见河边伫立着一个古怪的身影。
那是一位身形佝偻的神婆,穿着件沾满符咒的黑色长袍,衣摆拖在湿润的河滩上。她拄着一根盘龙木杖,浑浊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湍急的河水。明月心生怜悯,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。神婆转过布满皱纹的脸,用沙哑的声音说:\"小姑娘,这河水太急,老身腿脚不便...\"明月二话不说解下竹篓,蹲下身来:\"婆婆,我背您过去吧。\"
河水冰冷刺骨,明月每走一步都要与激流抗争。神婆虽然瘦小,但背在身上却出奇地沉重。当明月终于踏上对岸时,汗水已经浸透了粗布衣衫。她刚想抬手擦拭额头的汗珠,突然感到后背一轻,随即一股大力袭来,整个人栽进了湍急的河水中。
展开剩余66%冰冷的河水灌入鼻腔,明月拼命挣扎着爬上岸,浑身湿透的她冻得牙齿打颤。愤怒地质问神婆:\"我好心帮您,您为何恩将仇报?\"神婆却眯起浑浊的双眼,用枯枝般的手指指着她:\"你身上缠着浓重的晦气,老身是在帮你。\"明月气得浑身发抖,心想这老太婆简直不可理喻,抓起竹篓转身就走。
然而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。明月沿着蜿蜒的山路疾步前行,却总听见身后传来\"沙沙\"的脚步声。回头望去,神婆竟如影随形地跟着她。
明月加快脚步,穿过村口的银杏树林,拐过晒谷场,那黑袍身影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。当自家茅草屋的轮廓出现在视野中时,明月终于忍无可忍,转身怒斥:\"您到底想怎样?\"
神婆从怀中掏出一面古铜色的镜子,镜框上刻着繁复的符文:\"此乃阴阳镜,可照见阴阳两界之物。你且拿回去照照你的养父母,便知老身所言非虚。\"明月将信将疑地接过镜子,入手竟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。
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,养母正在灶台前忙碌。见明月浑身湿透,连忙放下锅铲:\"哎呀,怎么弄成这样?\"明月强作镇定,悄悄举起镜子——镜中赫然映出一张惨白的鬼脸,七窍流血的模样吓得她险些惊叫出声。更可怕的是,当养父从里屋走出时,镜中竟是一具森森白骨。
明月夺门而出,神婆早已持杖等候。只见她口中念念有词,木杖顶端突然迸发出刺目的金光。屋内传来养父母凄厉的惨叫,明月却\"扑通\"跪地:\"求您住手!他们虽是鬼魂,却含辛茹苦抚养我十五年啊!\"
令人意外的是,养父非但不反抗,反而露出解脱般的笑容:\"孩子,我们早该离去了。\"原来他们本是受明月生父母恩惠的游魂,为报恩才滞留人间。神婆闻言叹息,取出朱砂黄纸画下往生符。在晨曦微露时分,两道朦胧的身影向明月最后挥了挥手,消散在薄雾之中。明月捧着养母留下的桃木梳,泪水模糊了视线。神婆轻抚她的肩膀:\"他们来世必得善报。\"
发布于:天津市恒汇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